环球观点:中国足球“灾后重建”从发展青少年足球开始
(相关资料图)
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李颖川带队的工作组本周正式进驻中国足协主持日常工作,自2022年11月26日国足原主教练李铁被查至今年4月1日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被查,正在揭开“塌方式腐败”黑幕的中国足协暂时有了平稳迹象,而“灾后重建”的工作重点,也从以往过度强调国字号球队成绩,开始在“发展青少年足球”层面持续发力。
目前各级国字号球队正努力避免干扰,努力维护备战正常行程:国足和亚运队在新西兰各打两场国际友谊赛后已于上周回国,球员回到各自俱乐部备战计划于两周后开始的职业联赛,两位主教练扬科维奇、久尔杰维奇将前往各赛区观察球员状态;主教练成耀东带领的U22国奥队(01-02年龄段球员)目前正在克罗地亚进行海外拉练,由于这支球队肩负冲击2024巴黎奥运会重任,预赛阶段赛事将于今年9月在卡塔尔开赛(有可能提前至8月举行),因此球队将保持长期集训状态,克罗地亚拉练之后再赴比利时继续拉练热身到6月底回国休整;杨晨统率的U17国少队(2006年龄段)目前正在西班牙拉练,杨晨需要高质量热身赛来提升球队实战能力,U17亚洲杯决赛6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,前4名球队获得U17世界杯(世少赛)资格,对于上周得到的抽签结果(U17国少与塔吉克斯坦队、澳大利亚队、沙特队同组),杨晨表示“进军世少赛目标不变”;而今年面临3项大赛重任考验的中国女足,4月2日全队抵达瑞士准备6日的热身赛,多名留洋球员也将与球队会合,此番女足海外拉练为期两周,在4月11日与西班牙队热身赛结束后回国,球员还要征战新一阶段女超联赛。
在仍然全力保障各级国字号球队备战各项赛事之外,相关部门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——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(以下简称中青赛)为例,女子U16年龄组第一阶段比赛已于3月15日在日照国际足球中心开赛,来自7个省市的11支代表队近300人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较量;日照赛区随后还承接了男子U19组的比赛;男子U17年龄组(高中段)南区预选赛上周在都匀赛区开赛,主办方将赛场挪至学校,师生终于有机会在现场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;清明假期之后,女子U18组和男子U17组中区比赛也将相继展开。
根据去年首届中青赛情况反馈,今年第二届赛事继续按照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学四个学年段,设立男、女各9个组别(年龄段)赛事,其中小学阶段赛事不设全国比赛,各地利用寒暑假组织省级决赛,初中阶段采用地方预选赛、全国总决赛赛制,高中阶段则采用大区预选赛、全国总决赛赛制,而女子大学年龄段赛事与中国足协女乙联赛打通,大学球队可直接报名参赛,以赛会制形式进行比赛。
各组别全国总决赛最终阶段将从8月延续到11月底,这项贯穿全年的赛事才算结束。以相对完整的竞赛体系促进全国各地区青少年足球发展,是落实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、培养全面发展优秀足球人才的必然途径,第二届中青赛校园球队的大幅增加,更是推进“体教融合”的自然效果——与来自社会青训机构、职业俱乐部梯队的青少年球队相比,多数普通学校校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抗能力,更可贵的是学生球员在场上的精神状态以及应变能力,甚至不在竞争对手之下。据一位驻守中青赛赛场的专业人士介绍,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球队在落后情况下并不慌乱,教练甚至场上队员会尝试根据场上形势进行局部调整,而这种积极的调整在专业球队当中亦属“珍贵品质”,“这就反映了学生球员的思考能力。我们还是希望青少年球员多元化发展,有职业梯队的,有社会机构的,有专业体校的,有学校体育的,但是这些都不矛盾,都是青训的正常组成部分。而且无论是不是校园球队,在孩子12岁到18岁这个阶段,文化课都是必须要给孩子们开足的。”
正是学业压力繁重以及上升通道狭窄的严峻现实,使得“12岁退役”成为青训体系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:进入初中对足球仍感兴趣的孩子,如果没有“校队训练”作为保障,便很难挤出时间进行足球活动(大量时间用于完成作业和各科习题),而教育政策对青少年球员的保障措施还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学校,因此“尽量给孩子们创造和提供踢球机会”,才是增加校园足球人口、青少年球员数量的前提条件,人手一个足球做操只是培养足球兴趣启蒙阶段,真正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奔跑追逐足球更有实际价值。
事实上由“唯国字号”向“青少年足球”转变的过程,意味着工作难度的成倍增加——国字号球队以训练比赛为主,而青少年足球问题则涉及社会多个层面:家庭生活、教育观念、文化素质、体育认知……
因此与向球队要成绩的“捷径”相比,深耕青少年赛事体系正是中国足球灾后重建的“苦差事”,但若无“苦差事”打牢发展基础,职业联赛和国家队仍然得不到持续的输出保障。
本报北京4月3日电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郭剑 来源:中国青年报
关键词: